Date: 96.09.02
很早就想到十三行博物館參觀,因為看電視上介紹
它的建築形式相當特殊,所在的八里風景也不錯
但是一直沒有機會去看看
一直到最近,終於決定去一了心願
而且是自己一個人去,展開一個人流浪到八里的活動
故我乘著捷運,開始向淡水出發
捷運淡水線
說實在的,老家在台北的我也沒座過淡水渡輪,八里也沒有去過
想想自己還真是真是個宅男,
坐渡輪的感覺真好,悠閒的在河中前進,加上清風徐徐的吹拂著
有一種愜意的感覺
淡水老街渡船口
淡水金色水岸
到了八里之後,需要再轉一次公車,就可到達十三行博物館
公車司機人相當好,知道我要到博物館時,就在一個路口放我下車,
還給我方向指引,好久沒遇到好人了!
十三行博物館遠照
很順利的,十三行博物館到了
十三行博物館本身建築很特殊,建築設計隱含有許多象徵意義
還有得過建築獎
具有一種俐落、前衛的風格,但並不會感覺很突兀
旁邊有一棟怪異的建築物是八里污水處理廠
很像很多顛倒的巨型碗公
八里污水處理場
爬到十三行博物館的上面,所謂的鯨背沙丘上,上面的視野相當的寬闊
可以飽覽整個八里的海岸,還有鄰近的台北港
旁邊的陽光公園,有許多人騎著腳踏車在兜風
遠遠的還可看到淡水河對岸的情人碼頭,天氣真是相當的好
鯨背砂丘上所見之陽光公園與八里海岸
靠海端的十三行博物館ㄧ景,這樣設計是為了防風考量
在館外晃了一下,觀察建築物的外牆,主構造物
和外牆混凝土上的紋路都成同樣的一個傾角
具博物館員介紹是說,以前的十三行人在宗教上和殯葬上都採取了這些角度
這些角度的意義至今原因尚未明朗
不過這個構造物弄得像比薩斜塔狀還不會倒塌,想必經過了精密的結構計算
博物館的主體建築
博物館外的雕塑,個人看起來像是長臂猿人
博物館外一景
進了博物館後,又是另一個天地
內部設計概念為船艙造型,有許多的展覽室
有些是常設展,有些是特展
電梯的造型也很特殊,可直達四樓的瞭望台
一樓最有趣的就是一個展示牆上的文化層
可以看見地層中前人所留下的物品跟遺跡
以瞭解他們的生活形態
眼見歷史的痕跡活生生的展現,彷彿十三行人距我們並不遙遠
不過,看看最上層的那些廢棄物跟垃圾,想想現代人也不怎麼文明
ㄧ樓通往二樓間的文化層
博物館主體斜塔的內部
二樓展示間裡面,展示了許多十三行文化出土的物品
由下面的照片可見當時所製作的陶器
做工相當的精細,上面的雕花和印紋很細緻
看起來就是個藝術品,令人讚探古代人的手藝跟美術能力
尤其是那個人面陶罐,臉型若隱若現
是東南亞地區唯一出土的人面陶罐
應該是拿來做祭祀的神器使用
具有一種神秘的氣質
拍印紋陶罐
雕花陶罐和單把圈印紋陶罐
可稱鎮館之寶的人面陶罐
小小的人型陶偶
斜塔內循著長長的階梯,可以上到最頂端的展望台
上面的視野很好,可以看到遠方的觀音山
據解說上面講有另一個遺址在山腰處
不過好像被建築物所蓋住,看不見位置
斜塔內的樓梯
最上層的懸空步道, 有懼高症的人得注意
瞭望台中所見遠方的觀音山
館內還有其它的體驗區跟特展
去的時候正在展出鐵的歷史
許多小朋友玩的不亦樂乎
磁鐵遊戲體驗區
鐵製品歷史回顧
下午閒閒沒事,到一樓的演講廳看手偶劇
內容大概是有兩位古代青年要送禮物給心儀的女性
一位青年送鹿皮,一位青年跟老伯伯學練鐵,而送了一把菜刀
最後女生選擇了菜刀的青年
整齣劇跟觀眾小朋友們有良好的互動
演員的對話也都頗有笑點
真是很幽默風趣的一場演出,大人小孩都適合來看
手偶劇的演出相當有趣
淡水河黃昏一景
博物館參觀到一個段落,由於附近還有租腳踏車
於是租了腳踏車沿著淡水河逛逛,由於篇幅的關係,
有機會再介紹這段宅男之旅
最後,在天色微暗的狀況下,搭乘渡輪回到淡水
這個宅男的單日小旅程算是圓滿而成功!
PS. 在回程時,還在八里左岸公園附近看到星光二班的黃美珍,
真是很幸運,不過可惜沒辦法拍到她,被太多人擋住了
PS2. 十三行博物館網址
http://www.sshm.tpc.gov.tw/web/Home